最受歡迎 30天 | Most Popular 30 days

Thursday, March 24, 2016

張系國/誰來晚餐? |

張系國∕誰來晚餐﹖
http://udn.com/news/story/7048/1583356

張系國∕誰來晚餐﹖
張系國/聯合報
將來的居家照顧機器人一切工作全包了,既照顧老人家也照顧毛孩子。老人家、毛孩子和機器人,就是未來快樂家庭的三個主要成員……

谷歌開發的人工智慧系統下圍棋竟然勝過南韓圍棋高手李世石,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樹立新的里程碑,掀起報章雜誌一波波熱烈討論。當然這不是第一次人工智慧專家設計出懂得下棋的電腦。過去人工智慧的研發重點之一是西洋棋,例如IBM的華生研究中心所設計的「深藍」人工智慧系統,下西洋棋不輸最高段的棋士。但是圍棋遠比西洋棋更加複雜,不過幾年前連人工智慧專家都認為電腦不可能下圍棋贏過人腦,現在電腦竟然成功了,不能不令人驚嘆人工智慧進步神速。
另外一點令人驚奇的,是人工智慧系統的研發已經不再是學術界或老牌電腦公司的專利。例如下西洋棋的電腦過去是IBM的禁臠,現在谷歌竟然取代了IBM,可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也可說一葉知秋。從此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誰知今後人工智慧技術會掌握在哪個國家、哪家公司的手裡?多半是各顯神通的局面。
其實很久以來,電腦專家就一直希望能夠設計出和人類同樣有智慧的電腦。可是我們如何證明電腦和人腦同樣有智慧?更進一步,我們如何證明電腦也能夠思考?許多人想出許多辦法,最後「關千古哲人之口」的是英國的數學家涂林所提出的如下測驗:
「把電腦和活人都置於幕幔的後面,讓我們無法就外形分辨何者是人何者是電腦,然後對兩者提出各種問題。如果我們竟無法從兩者的回答分辨何者是人何者是電腦,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電腦和人腦同樣有智慧。」
在1950年涂林提出這個測驗,主要是為了回答一個哲學上的問題:「除了人類之外,機器人能夠思考嗎?」過去的哲學家都是用玄想的方式回答這個機器人能否思考的存在問題,甚至扯到神性和人性,這就永遠吵不完。涂林卻主張排除這些玄想,把哲學上的存在問題換成可以驗證的測驗,這就是有名的涂林測驗。
涂林測驗影響深遠。許多人工智慧專家根據涂林測驗來設計各種各樣的人工智慧系統,包括具有常識能夠像一般人一樣與人對談的問答系統,也包括具有感情能夠像一般人一樣表達喜怒哀樂的感知系統。這些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
電腦下棋系統也是實踐涂林測驗的一種方式。它可以說是把涂林測驗推到極致,不僅電腦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推理,而且比人類更強,甚至可以擊敗人類!所以每次電腦下棋擊敗人腦都會引起普遍注意,甚至有人會在報章雜誌網站推特大聲疾呼:「如果不悔改,人類滅亡就在眼前!」
電腦下棋系統的進步,對人工智慧當然是有貢獻的。正如外電新聞所指出:「圍棋比西洋棋更複雜,一場棋賽可能走的招不可勝數,確實也只有能透過觀察和練習而自我學習的電腦,才能精通此道。而這些觀察和練習的能力,依然是電腦科學中相當新穎的領域。開發這套系統的人工智慧專家哈薩比斯以及谷歌的人工智慧團隊,該受到讚揚與肯定。」
類似谷歌的電腦下棋系統所運用的電腦推理技術,可以說是深層推理。所以歷代電腦下棋系統的主要貢獻,應該說是深層推理技術的發展,這當然對人工智慧非常重要。不過就眼前最重要的應用領域而言,機器人除了深層推理的能力外,更應該具備日常會話的能力和關懷對方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提出涂林測驗的英國數學家涂林到底不脫學者本色,其實他相當輕視身體只重視頭腦,所以他提出的涂林測驗是為了沒有身體躲在幕後的電腦而設計。新一代的機器人和電腦最大的不同是它具有「身體」,所以不僅可以行動,而且能夠替人類服務。新一代的機器人更有許多遙感裝置,足以取代人的五官有餘。
機器人最有價值的應用之一就是老人居家照顧。全世界所有開發國家以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不斷老化,越開發的國家人口老化的情況越嚴重!這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也嚴重影響到經濟發展。這幾年來,以老年人為主角的電影和文學作品越來越多,反映這問題已經嚴重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一個失智老人可以拖垮一家人,導致許多悲劇。因為無法長期照顧失智老人的自殺和他殺案例也越來越多。例如轟動一時的法國電影《愛.慕》(2012)所描述的老人殺死失智妻子後自殺,或是台灣最近(2014)發生的殺人事件,老人用長釘釘入失智妻子的頭顱然後投案,都是這樣的悲劇。
因為電腦的製造成本越來越低,造價合理的機器人可以成為老人的居家照顧者。這樣的機器人不必像下棋電腦一樣能夠做深層推理,但是必須具備日常會話的能力和關懷對方的能力,因為老年人不僅時時需要照顧,更需要關懷和同情。將來的居家照顧機器人可以具備這些能力。當然有人會認為機器人不是真人。但是如果機器人會說話有同情心,在沒有親人照顧的情況下,不少老人恐怕很容易接受機器人的長期照顧,甚至從此離不開機器人!
不希望只有機器人在旁邊照顧的老人還有個辦法,可以養個「毛孩子」。的確,身邊有個寵物不管是狗還是貓,都可以讓老人活得更快樂更充實。您也許覺得奇怪,老人連自己都照顧不了,怎麼可能再養狗養貓?其實居家照顧機器人一樣可以照顧寵物,都是同樣的設計原理,不過換個照顧對象而已。所以將來的居家照顧機器人一切工作全包了,既照顧老人家也照顧毛孩子。老人家、毛孩子和機器人,就是未來快樂家庭的三個主要成員。不管年紀多老,身邊有沒有親人,老人都可以活得不再寂寞。
換個角度看,居家照顧機器人可能比真人照顧更加體貼入微,也更加安全。從安全的角度看,老年人的一個毛病是比較囉唆、脾氣比較壞。因此送到老年照顧中心的老人,往往被服務員虐待甚至殺害。這不一定是因為服務員都是虐待狂或者居心不良,也可能是不堪老人的抱怨而出此下策。居家照顧機器人既然是機器人,只要電腦程式設計得法,就不會有這樣的情緒問題。有遠見的科幻大師艾西莫夫老早就提出機器人三原則:「不可主動殺人,不可見死不救,不可間接殺人。」就是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可以預測,設計得宜價格合理的居家照顧機器人不僅合乎人道,並且會帶來巨大商機。
至於再往下走呢?那就難講了。大陸因為過去執行一胎化政策導致許多女嬰被殺,所以男女比例嚴重失衡。試問這些娶不到老婆的男人,如果在機器人的懷抱裡找尋到慰藉,誰說不宜?好多年前我就寫科幻小說《金縷衣》討論這問題。其他國家也可能有很多男女因為種種理由寧可找尋機器人為伴侶。當機器人獲得某種程度的「人」權後,各國都會放寬婚姻立法,就像現在對待同性婚姻一樣。
有一部美國老電影《誰來晚餐?》(1967),由史本塞屈賽、凱瑟琳赫本和薛尼鮑迪領銜主演。女兒帶未婚夫回家晚餐,兩老期待不已,想不到出現的女兒男友竟然是個黑人!這部電影反映上世紀六○年代的美國社會問題,現在已經不再是問題。十年之後也就是這世紀的三○年代,另一類「誰來晚餐?」的問題會再度出現,不同的是來晚餐的究竟是誰?不用我說,恐怕您也猜得出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