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決定了...從小「這樣」教育...不強大也難...
- 瀏覽人次 : 649889
- 撰文者:我是肯小姐
- 標籤:
8月 2016年19
最近,很多家長都在看一篇文章
《沒有人會告訴你,你的孩子沒禮貌》,
文中說到: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婚宴,
婚宴的桌上有一個 孩子,
那孩子很沒有禮貌,
把轉盤轉得忽悠忽悠的。
一席下來,
家長沒有阻止自己的孩子,
大家因為不熟悉也沒有阻止。
但是在家長帶孩子去上廁所的時候,
所有人 都說:「這孩子真沒禮貌!」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在台灣,
沒有誰會告訴你,你家孩子沒有禮貌,
但是所有人都會討厭你的孩子。
我們把這種「不說」當成了一種禮貌,
俗語是這樣說的
「老婆是別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
所以,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
教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每個人都有責任 隨時隨地進行教育。
跟一個德國朋友出去,
路過郊區的一條小河,
看到一個小孩在釣魚,
旁邊卻放著兩根釣竿,
德國朋友不高興地走過去,
問道:「怎麼有兩根釣竿?」
(德國規定釣魚一個人只能用一根釣竿)
小孩回答說:
「跟同學一起來的,他上洗手間了。」
(果然不一會,上洗手間的孩子回來了)
德國朋友繼續問道:「有執照嗎?」
(德國規定釣魚要有執照的)
兩個小孩趕緊掏出執照:「有呢,你看。」
「帶尺子了嗎?」德國朋友又問道
(德國規定釣魚要有尺子,
釣上來的魚不到規定的尺寸要放回去)
「帶了帶了。」兩個孩又連忙掏出尺子來。
「哦。」於是德國朋友就走開了。
一旁的我很奇怪,
不知道朋友為什麼要管那麼多,
「那兩個是你家親戚的孩子?」
「不是。」
「你朋友的孩子?」
「也不是。我不認識他們。」
「什麼?不認識?怎麼可能呢?
那人家幹嘛要聽你管教?」
「教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孩子是德國的未來,
我們每個德國人都有責任
隨時隨地進行教育。」
德國朋友淡淡地說著。
在台灣的街頭,你敢那樣做嗎?
我沉思良久,想到一個景象:
走在台灣的街上,
你敢大聲地喝斥那些不認識的孩子,
教他們怎樣做嗎?
德國的過人之處,「從小」開始!
在德國期間,
我一直思考著這樣的問題:
德國社會何以文明,
德國人在全球何以受到普遍的尊重?
通過了解和體驗德國的教育,
我們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
在很多人看來,
德國戰後之所以能崛起,
與他們「嚴謹」、「勤奮」
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
而人們通常認為,
德國這種高素質的民族性格,
則得益於對教育的重視。
正如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
馬丁-路德-金說的那樣:
「一個國家的繁榮,
不取決於她的國庫之殷實,
不取決於她的城堡之堅固,
也不取決於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
而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
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
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
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
真正的力量所在。」
德意志的勝利
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決定了
據說,普法戰爭結束之後,
普魯士大獲全勝,普魯士元帥毛奇說,
德意志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決定了!
德國教師薪水高福利好!
但...
在德國,
中小學教師的職業有非常不錯的收入。
據政府的相關統計,
德國政府支付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
為人均國民收入的2倍多。
德國中學教師人均年稅前收入超過45000歐元,
與德國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職員
的人均年稅前收入相當,
與其他一些行業相比,
中小學教師屬於名副其實的「中高收入階層」。
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
教師的收入也有一定差異,
但不會很大,至多為30%左右,
因為德國社會最不能容忍的是不公正,
這種價值取向已滲入他們的血脈,
積澱成為一種民族文化。
放眼整個世界,
德國中小學教師的收入高於除瑞士以外
的其他工業化國家而高居全球第二。
在職業屬性上,
德國的中小學教師屬於國家的公務人員,
受不解僱的保護,無失業之虞,
而且每年還有兩個很長的假期。
付出的相對更多...
這麼好的收入待遇,
使得德國中小學教師任職資格的門檻也隨之提高。
在我國,
大學本科生或碩士生、博士生
都可直接到中小學應聘任教。
在德國,情況要復雜得多。
你若想成為一名中小學教師,
至少要過三道「關卡」。
在德國,想當老師不容易
3大關卡要先通過...
首先,
你得拿到大學本科或者更高的學歷。
其次,
你得一本正經地
接受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訓練,
參加權威機構組織的相關考試
並取得合格成績。
最後,
你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教師資格考試
並取得合格成績。
這三關都不是輕而易舉能闖過去的。
與我們國家正相反,
「上大學容易畢業難」,
這是西方國家高等教育的常規。
在德國,大學學制一般為理工科4年,
人文科5年,醫科8年。
大學前兩年學基礎課,
考試不及格不能進入第二階段的學習。
還有更嚴苛的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是專業課學習,
考試及格才能拿到學分,
只有積累了足夠的學分,
才能拿到大學畢業文憑。
由於大學學習要求很高,
加上許多學生要一邊打工補貼生活,
一邊又要隨「不懂變通」的教授們認真讀書,
因此,無論是基礎課考試,
還是專業課學分,都難以一帆風順。
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越來越長,
據了解,目前德國大學生從入校到畢業,
平均需要7年, 4-5年能畢業的人是少數。
如果想當教師,
好不容易拿到畢業文憑後,
還要應付心理學、教育學考試,
尤其是難度最大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
這大約要花3年左右時間,
而且,即便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培訓應考,
也不一定能夠通過教師資格考試。
再加上自20世紀80年代起,
德國的出生率呈下降趨勢,
中小學校學生人數減少,
教師職位空缺主要靠自然減員,
而德國的制度設置
又基本杜絕了「走後門」的陋習,
單純的德國人要想成為中小學教師,
競爭和篩選十分激烈,
只有那些真正熱愛教育
而又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成為教師。
而一旦實現當教師的夢想時,
年齡已在30歲上下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
中小學教師職業備受尊重,
基礎教育界人才薈萃。
德國禁止學前教育?怎麼可能!
德國人對「學」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
網絡上經常看到的
「德國禁止學前教育」這種說法。
德國的孩子並不是在上學前天天玩,
而德國人對「學」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
孩子們也會學一些東西。
他們的書包不比我們的小。
比如幼兒園時,
老師會教孩子們
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
如果遵守交通規則,
在公共場合不可大聲說話,
甚至是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等遵
守社會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對某類學科,
比如音樂、藝術或體育感興趣,
他們是有權利在一些學校或機構進行學習的,
甚至有些是免費的。
從小教育 ── 生活品德很重要!
在德國有一本有關兒童教育的書,
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
以很多荒誕詼諧的故事,
來告訴孩子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他們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養,
很多好習慣也是因為從小家庭教育的結果。
比如自理能力:
如飲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訓練。
比如規則意識:
盛入自己盤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
必須先吃完飯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愛心:
很多家庭會在家中養小動物、如小狗、小貓,
讓孩子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
懂得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生命。
比如堅強:
孩子摔倒後,只要不是很嚴重,
父母不會馬上去幫忙,
而是讓他們學會自己站起來。
比如尊重:
告訴孩子要尊重別人的隱私。
德國父母很多不會在
未經過孩子同意時去翻閱孩子的東西。
比如禮貌:
德國父母在尋求孩子幫忙時會說bitte(請),
之後會說danke(謝謝)。
比如理財:
德國父母會非常嚴格的控制零用錢數量,
會讓孩子做些簡單的家務以獲得零用錢,
避免不勞而獲。
比如承擔後果:
有一個德國母親對自己總是晚起的兒子說
「很遺憾,我不能開車送你去學校。
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選擇是放棄早餐,還是遲到。」
比如承擔責任:
有嚴厲的德國家庭,
如果孩子忘了把髒衣服放進洗衣袋,
他還得繼續穿髒衣服。
比如誠信:
德國家長首先會以身作則,
並經常會告訴孩子,
要遵守約定,不能輕易誓言,
答應過的事情,
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到。
比如自信:
德國家長非常重視自己孩子的自信培養,
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
家長都會給與更多的鼓勵和讚賞,
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從小的自信來源是父母。
他們也絕不以成績的好壞
去否認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秀。
比如合作:
在德國無論是家裡還是學校,
都會有意的去為孩子們組織一些集體活動。
因為 在德國有這麼一句話叫做
"Wer alleine arbeitet , addiert.
Wer zusammen arbeitet, multipliziert."
(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
小時候的教育養成
他們長大後的好習慣...
看書:
德國人經常手裡拿著一本書,
在地鐵上,
玩手機的人少,看書的人多。
在德國如果你留心能看到各種大小的書店,
而書店里永遠都有不少的讀者。
紙質的書籍在這個電子社會當中,
似乎在德國仍然流行。
德國人有91%在過去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
23%年閱讀量在9到18本之間;
25%年閱讀量超過18本。
禮貌和謙讓:
禮貌和謙讓其實是一種寬廣的心態。
有一次在德國高速上遇到事故,
兩排車並為一道,
因為有急事,
一個在我左方的車主動放慢讓我先過。
如果你在人多的時候坐地鐵,
你也會發現,
站在門口的人會主動先下車,
讓後面需要下車的人下車後在重新上車。
準時:
大多數德國人都能遵守規定好的時間,
這裡說的準時並不單單只德國人,
還指德國的公共交通,
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
每輛地鐵、公交車都能
按照時刻表的時間準時到達車站。
注重家庭:
德國人與注重工作相比更注重家庭,
他們會在下班後回家與家庭團聚,
很少因為應酬而不回家,
在節假日更是會把時間花在自己家庭身上。
記事本:
幾乎每一個準時的德國人都會有一本記事本,
這個記事本不一定是要與工作相關,
但一定與自己的生活相關,
比如記錄重要的事情或預約時間。
遵守交通規則:
德國人十分遵守交通規則
(不是全部,當然也有闖紅燈的行人),
尤其是司機,
因為這關乎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在德國開車基本都會打開日間行車燈,
而他們在變道時不僅要看後視鏡,
還要扭頭去看盲點區是否有車(考駕照時必學的)。
注重生活質量:
德國人絕對不是一個愛慕虛榮的民族,
他們寧可把錢花在正在品質生活上 去享受,
儘管他們能造出世界頂級汽車。
比如他們會花200歐去買一個保溫壺,
而不是一個Gucci錢包,
他們會花500歐去買一個廚房用具,
而不是一個 LV包,
他們會花上千歐去維護自己的花園,
而不是一件Burberry大衣。
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奢侈品是自己的生活品質,
而不是一個包或一件大衣。
注重環保:
德國人很少亂扔垃圾,
因為他們知道環境的重要性,
即便身在外國,他們也多數如此。
我和一個德國人在中國爬山,
由於沒找到垃圾箱,
這個德國人拿著自己的冰糕棍一路走下山,
找到了一個垃圾桶後才扔掉。
嚴謹:
他們的嚴謹源自對細節的考慮,
比如在德國超市裡買到的每一個雞蛋,
上面都會有一個標號,
而你可以通過這個標號,
了解到下這個雞蛋的母雞的生長環境。
契約精神:
在我們看來很多德國人非常死板,
甚至是不會變通,
但這是因為文化
和從小養成的一種「契約精神」造成的,
他們輕易不作出承諾,
但承諾過的事情一定會做到。
有了保證,才有了德國品牌質量的承諾。
不屈不撓:
為什麼德國汽車比普通汽車貴出許多?
為什麼德國的鍋比普通鍋貴出幾十甚至幾百倍?
為什麼德國的米勒洗衣機要幾萬甚至幾十萬?
為什麼Made in Germany是高品質象徵?
其實百年前的德國產品是被英國人嘲笑的疵品,
但就是因為專注和堅持,
才有了今天質量上的保證。
遵守社會秩序:
每一個德國人幾乎都會遵守社會秩序,
比如排隊,無論是人在排隊,
還是汽車堵車排隊,
很少有過插隊現象。
公共道德:
如果你留心,
你會發現大多數時候德國的公共場所(除了球賽期間)
十分的安靜,
幾乎大家都是竊竊私語的狀態,
很少有大聲喧嘩的。(除了球迷和醉鬼)。
同情心:
多數德國人會主動幫助弱者、殘疾人或老人。
老人摔倒這種事也會在德國發生,
但一定會有人上來幫忙,而且不只一個。
當遇到殘疾人時,也會有人主動上前幫忙。
愛國:
德國人很少嘴上去說自己多愛自己的國家,
甚至經常諷刺自己國家不合理的地方。
但從他們堅持使用自己國家生產的產品
不難看出他們的愛國精神,
當然也是他們對自己產品的信心。
如果遇到國際球賽,
那麼你肯定能夠感受他們強烈的愛國情懷。
尊重生命:
當遇到特殊車輛時
(拉著警報的警車、救火車、救護車等),
民用車會主動靠邊相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