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 30天 | Most Popular 30 days

Sunday, April 16, 2017

【平沙落雁】的意境

【平沙落雁】的意境 

這幾天, 可能窗外陰雨, 影響心情, 變得很 Sentimental, 俗語說得好
「老友, 老本, 老歌, 及老鞋」, 就猛聽老媽時代的老歌, 
周璇
白光
吳鶯音
 (注意 : 內嵌連結!), 昨日猛聽姚蘇蓉的「王昭君」,
老太婆受不了, 來了段調侃兼修理「房間裡好像有個老兵」; 馬回嗆
「總比你那些壽命只有三天的流行像周杰倫之流的文青夢囈牙牙語
高明, 把個方文山那小鬼捧上了天」, 她當然不服, 我就找了「王昭君」
歌詞中一句【平沙落雁】 考她, 她答不出, 我僅知道那是個傳頌千古的 
曲牌, 今日上網細查, 乖乖叮地冬, 不但有詩詞, 有古畫, 還是古琴及瑟琶
的著名曲牌, 特此分享之...

james

【平沙落雁】  
山如展翼水流煙,百里江聲寫大川。  
莽莽旅途千嶺越,遙遙回雁一峰詮。  
追魚戲浪汀沙會,列陣摩巖石徑筵。  
七十二峰天地闊,離宮首宴不須南。

《瀟湘八景圖》是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傳統題材,載譽千年,從五代至今,
代代相傳。根據北宋沈括(1031-1095)《夢溪筆談》「瀟湘八景」的內容
為:「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
「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鍾」、「漁村落照」。      

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現指湖南境內的衡陽市回雁峰。瀟湘自
永洲下瀉數百公里,到達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的回雁峰。
詩云:「山到衡陽盡,峰回雁影稀。應憐歸路遠,不忍更南飛。」
由於古人地理思維的局限性,誤以為雁到衡陽不再南飛。當北方天氣
轉冷,雁陣南行,南方則秋風送爽艷陽高照。曠野平沙,蘆葦叢叢,
常常引來雁陣棲宿。      

北宋時期,以畫「山水寒林,情致閑雅,體象雍容」見長的畫家
宋迪,繪有《瀟湘八景圖》。可惜八景真跡恐已不存。其他有董源
《瀟湘圖》、王洪《瀟湘八景》等。宋迪所畫《瀟湘八景圖》,
人謂之「無聲詩」,詩僧惠洪曾為其圖各賦以詩,自稱「有聲畫」,
以為對舉。宋代書法家米芾見宋迪之作,即拍案叫絕,曾給每幅畫題詩,
一時傳為佳話。

其中為「平沙落雁」寫道:      
歲宴江空,風嚴水結。馮夷剪冰,飄飄灑雪。浩歌者誰?一蓬載月。獨釣寒潭,以寄清絕。  
   
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演奏《平沙落雁》
古筝琵琶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賞析     

古琴曲《平沙落雁》,最早刊於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
《雁落平沙》。自其問世以來,深受歷代琴家喜愛,刊載的琴譜集
達五十余種,有多種流派傳譜,是近300年來流行最廣的琴曲之一。
關於此曲的作者,各譜集所載不同,所托者有唐代的陳子昂,
宋代的毛仲敏、田芝翁,明代的朱權等,至今尚無定論。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種琴譜的解題不一。較有代表性的說法如

《古音正宗》中稱此曲:

「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云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
意境高遠,雖取「靜」境,但於「靜」中所蘊涵的,卻是處於逆境中隱逸之士的
「鴻鵠之遠志」。      現代琴家所彈《平沙落雁》一曲版本很多,但其中以張子謙
所傳《蕉庵琴譜》本和管平湖所彈《琴學叢書》本為最多。管平湖所彈此曲,
乃得自九嶷派楊時百傳授,曲境音和韻雅,意味深幽,用指蒼勁有力,其左手
吟猱變化極為豐富。      樂曲以舒緩的節奏和清麗的泛音開始,描繪了秋江上
寧靜而蒼茫的黃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轉而為活潑靈動,點綴以雁群鳴叫呼應的音型,
充滿了生機和歡躍;最後又復歸於和諧恬靜的旋律中。意境蒼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
由於在演奏技法上,大量運用左手的吟、猱、綽、注、撞、逗,以及連續的上下、
進復、退復等走手音,從而形成氣韻悠遠的旋律線,使琴曲極具傳統琴樂清微
淡遠之意味,藝術感染力十分強烈。      

清代《天聞閣琴譜》在此曲解題中這樣寫道:     
「此操氣疏韻長,通體節奏凡三起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云霄之飄渺,序雁行以
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回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
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
雌雄讓,亦能品焉。」曲中以悠揚婉轉的音調,抒寫雁群將棲息沙洲,欲落未落
之時的情境,即所謂「靜境中之鬧境,鬧境中之靜境」。 
     
《平沙落雁》是一首很富有詩意的琴曲,聆聽此曲,猶如欣賞意境悠遠的
古代水墨畫──黃昏將至,煙波浩淼的洞庭湖邊,岸邊一帶白沙,安詳恬靜,
蒙蒙如霜。一群大雁從遠天飛來,在空中徘徊飛鳴,先有幾只降落在其上,
仰首與空中的飛翔者相互鳴叫呼應,繼而雁群一一斂翅飛落。遠望去,
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來愈濃的暮色中漸漸睡去。      

操琴者「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只見山光凝暮,江影涵秋,但覺天風悠揚,
沙平水遠。意得心閑忘形處,鴻雁落平沙。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
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
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傅抱石的平沙落雁立轴
傅抱石的平沙落雁立轴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平沙落雁,本是着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最後又复归於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更加丰富,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
此曲自问世以後,深受历代琴家喜爱,是近300年来传谱最多丶流行最广的琴曲之一。
曲谱最早载於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的《古音正宗》。
广陵派的《平沙》恬静优美,意境典雅。
诸城派和九嶷派的《平沙》,增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丶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