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 30天 | Most Popular 30 days

Tuesday, March 7, 2017

【經典電影】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 Tokyo Story (1953)

【經典電影】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 Tokyo Story (1953)


繼續播放 小津安二郎 Yasujirô Ozu 最享譽國際, 也為絕大多數
國際導演選為電影史上十大最佳長存電影之一的
《東京物語 Tokyo Story (1953); 影評見后; 為人父母者
看了之後, 不免有點惆悵, 但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james

東京物語 Tokyo Story (1953) EngSub
http://fmovies.to/film/tokyo-story.zll13/rjv4yp

An elderly couple journey to Tokyo to visit their children and are confronted 
by indifference, ingratitude and selfishness. When the parents are packed 
off to a resort by their impatient children, the film deepens into an unbearably
 moving meditation..

最近台灣很小津安二郎。  先是小津的雜文集〈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
在台灣出版;他甫被英國視與聽(Sight & Sound)雜誌邀集的國際名導選為影史
十大影片之首的電影《東京物語》(1953)數位修復版,也在台北獨家上映。
這部作品幾乎已成為「小津風格」的當然註腳,無論是榻榻米式的低位攝影、
固定畫面構圖、相似形配置、大動作的禁用、面對鏡頭講話、直切技巧等標誌,
皆在本片一應俱全,手法完美。而本片的情感與主題,至今日依然打動人心。  
小津曾說:「從父母和子女發展的關係,我可以刻畫出日本家庭制度的瓦解。」
《東京物語》即在描述一對老夫婦跑去東京探視他們成家立業的子女,但子女們
各忙各的,根本無暇招呼,結果唯一體念兩人、竭力招待的,竟是守寡的二媳婦。
嚴格說來,她對他們已經沒有責任,卻成了時代流變下還堅持住那絲人際溫暖的,
女星原節子也因為這個既獨立又念舊的銀幕角色而備受懷念。  

老太太在這段旅程結束沒多久之後就過世了,小女兒對哥哥姊姊們的世故、甚至
某些市儈,感到不滿。多禮的二嫂卻為看似不可原諒的他們解釋,還承認自己也
沒把握永遠不變,這層反省既是對人、也是對時代的誠實觀察。而老先生勸慰
無緣的二媳要替自己未來多著想的那番話,不進惹哭了這個嫻熟又堅強的女子,
也讓鏡頭前的我們心有戚戚。  小津對家庭結構的變遷,勢必有遺憾;正如他
明白人世的安樂會隨時日有變,這也是他常講的「無常」。只不過他並非大力
批判,而是更寬容地摭拾起在挽不回的時光中值得珍視的特質。黃建業拿小津
安二郎比擬契訶夫的這番話說得妙:「時代飛快地以粗糙取代優雅,以世故功利
摧毀單純,差別在契訶夫在劇作中報以時代的喟嘆,而小津則是淡然一笑無奈地
包容。」小津從未故作輕鬆,卻也不氣急敗壞,反而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那股
微妙入裡的變化及差異。  嫌他的電影悶,並不奇怪!曾在年輕時做過他助導的
今村昌平就曾說小津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植物人,但也影響不了小津在影史的地位,
因為受他啟發的人和影片實在太多了。他不僅改變了國際觀看東方電影、生活、
哲學、人際關係的方式;甚至開啟了電影表達生活的更多可能。那股從內到外、
從價值到景觀、從內涵到形式皆純粹完美的能耐,本來就應該多花點心思去領略
感受。  至於把侯孝賢硬當作小津安二郎傳人的迷思,前者為紀念小津百歲冥誕應邀
而拍的《珈琲時光》(2003)可供辯證;山田洋次的新作《東京家族》則是
直接向六十年前的《東京物語》致敬。三部電影組成的迷你影展,既參照出
導演彼此風格美學的差異,更印證了小津與《東京物語》的不朽。

雖然是1953年拍攝的電影,但是現今看來,對於電影裡面講到的家庭關係與
人和人之間的互動,現今看來還是會有幾許感慨之情,雖然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 ,
但電影裡寫實平穩的氛圍搭配少許轉折就能讓人感動不已,電影裡也呈現當時
日本社會在戰後時期,眾人發奮力圖振作,卻在親子關係上疏於照顧的現實,
看完至今感覺仍回味無窮。

故事是從平山家老夫婦決定從廣島老家出發,前往東京探望子女的旅行開始的。
年邁的老夫婦有五名子女,長子幸一在東京開診所,這次在東京期間就計劃住在他家,
次男昌二死於戰爭,妻子紀子至今仍未嫁,長女志泉經營美容院,三男敬三在
國鐵上班,時常出差;唯一和父母同住的次女京子則是在家鄉當老師。   
看來子女各自順利發展的平山家,在這次僅是平凡的拜訪中,卻讓一家人的心境
有了微妙的轉變,當兒女各自成家立業後,和父母的關係也就漸漸疏遠,可想而知
父母為何這次會來到東京的理由,無奈長子的工作繁忙,長女的美容院生意也相當
興隆,眾人最後只好拜託二媳婦陪父母一起在東京觀光。接著兩人又花了一筆錢請
父母到熱海的高級旅館度假,以補償自己沒有空餘時間陪伴父母的愧疚。雖然話
這樣說,但其實兩人倒也是花錢了事,樂得輕鬆。看到這裡其實有點不勝唏噓,因為
父母親特別出遠門來到東京,不光只是單純的觀光而已,而是順便想要見子女一面,
但是這樣的繁忙卻讓觀眾看來,覺得平山家的親子關係竟並非刻板印象中早期家庭該
有的親密融洽;住不慣旅館的老夫妻,最後只好又回到東京去,卻發現子女的家庭都
早有其他計畫,最後老爺爺只好再跑去找朋友寄宿,老奶奶則是投靠二媳婦家。   
而後,兩位老人家就這樣結束了東京的旅行,回到了廣島尾道,但馬上就傳來了噩耗:
老奶奶突然病倒,隨後就撒手人寰,好不容易連出差的三男也回到家中,卻來不及見
到母親最後一面,對比老奶奶在歸途上曾一度在大阪遇上三男,嘴巴還念著這一趟出訪,
所有子女都看到了,沒有遺憾,總有些令人感傷。   或許這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吧,
但當長女難過的傷心欲絕時,仍掛念著母親生前留下的高級和服,長子診所的工作
繁忙,急著趕回東京的時候,最後留下陪伴的,仍是至今仍守寡的二媳婦。看到這裡,
其實有點鼻酸,當老爺爺勸慰二媳紀子不要蹉跎青春,早日找個好男人再嫁的時候,
她卻仍舊有所堅持,或許是對家中二老的忠貞不二,抑或是傳統觀念的堅持,但是看到
這裡覺得諷刺的是,最體貼家中長輩的,竟是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二媳,回憶起兩老
在東京的旅程,紀子處處流露出的體貼,甚至向公司請假陪伴他們的行為,這都是其他
平山家的子女沒有作到的。而最後周吉老爺爺將富子老奶奶的遺物贈送給紀子時,更
顯現出電影裡最親情融洽的動人時刻。   最後紀子終將回到東京繼續工作,與次女京子
的一段對話,同樣讓人感嘆不已,京子對兄姊的無情現實感到不平,覺得嫂嫂這樣太可憐
了。但紀子一句「每個人都會變成那樣的,畢竟每個人都比較在乎自己的生活。」也道盡
了社會的現實。縱使我們都將會變得人情世故,隨著歲月逝去而衰老,終將回歸孤獨以至於
死亡,但似乎都是無可奈何之事。若要問寂寞嗎?或許無奈的成分,還要來得多一些吧。   
《東京物語》很平淡,每一鏡都是固定攝影,可能就現在的觀點來看,甚至古典到有些顯得
刻意,但是樸實的鏡頭語言和精煉富含韻味的台詞,不管哪一段擷取出來,現在看來還是令人
回味無窮,小津安二郎導演的這部作品,自己覺得就算是現在看來,還是會心有戚戚焉,而後
由山田洋次執導的致敬之作《東京家族》,也使用了同樣的劇情結構來闡述現代人的親子關係,
同樣令人回味,但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東京家族』(Toky Family,2013)是日本名導山田洋次翻拍五零年代
經典名作『東京物語』(Tokyo Story,1953)以紀念小津安二郎逝世50週
年的作品。片中的角色/敘事/運鏡與前作有80%以上的相似度,
看過『東京物語』的人,可以找出兩位名導跨時代對比的樂趣,
沒看過的也可單純以欣賞新電影的心態觀看,畢竟題材是跨越時代
皆準的親子/孝道關係,演員表現都算稱職,久石讓的配樂映襯其中,
整體電影品質仍然細緻而具水準。

兩片故事主軸都是鄉下老夫婦遠赴東京探望子女,忙碌的子女在這短短
幾日的招呼與應對,細瑣事件反映親子關係在都會發展下的疏離與變化;
老母親的亡故,一方面再現子女們的不同反應,一方面也突顯鰥夫老父
的孤獨。在類似的故事架構中,山田洋次的版本細膩而平實,重在揭露
現世樣貌;小津安二郎的版本敦厚而樸實,看似簡單的畫面中深藏情感,
卻在人物角色的對比中隱含批判的刀刃。

小津安二郎的版本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原節子所飾演的紀子,這位
年輕守寡的二嫂,溫和有禮,孝順體貼,為人著想,懂得自省,幾乎完美
的內在搭配典雅的外貌與笑容,的確具有一代巨星的丰采。小津拿她來
與其它子女對照,不需多言,批判力道即已輕易顯見。時至今日,當代人
已難有此種『神樣般』的性格,因此山田洋次的處理顯得內斂許多,紀子
與父母的互動戲分均分給蒼井優(紀子)與妻夫木聰(昌次),子女的嘴臉也較
小津版本和緩許多(小津版:母親一死,大姊/大哥就想到分遺物;山田版:
葬禮後,大姊才提到,而且大哥出言緩頰),對比的反差小了,批判少了,
觀影者反而可以從中得到另一種度量與思索的空間。

 東京物語』片頭起始於兩夫妻在老家與鄰居婦人的寒暄,結束於喪偶的父親
在相同空間再次與婦人對話,同樣場景,小津刻意在畫面上保留了原本老母親
遺下的空白空間,最後鏡頭止於老父的孤單身影,搭配音樂的流動,充分傳達
喪失伴侶的寂寥情緒。同樣的音樂,在老母親帶幸一兒子出遊時,凝望小孫子時
的感慨(等你當醫生,我可能就不在人世了),和奶奶尾隨頑皮孫子的遠景,
同樣流洩出豐富的情感。這兩個我認為很經典的元素,在山田洋次版本中,
前者直接捨去,後者奶奶對生命與歲月的感慨變成:『現在小孩怎麼這麼容易
放棄?』的埋怨,在意境與情感的傳達層次實在相去甚遠!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構圖工整,過場的每顆鏡頭都值得攝影者學習參考,高度
多半在腰際以下的低角度鏡頭,偶爾運用門柱形成的框架建構出一種遠處觀察
的距離感,不移動的鏡頭也是其特色,整部片只有少數一兩顆會動。我很喜歡
『東京物語』裏觀光巴士導覽的趣味畫面(遊客頭齊向左轉/向右轉很有趣),
而影像也在無形中也凝結了時代的記憶。從煙囪/鋼構的東京,廟寺代表的
郊區,火車的特寫,1950年代男女性的裝束…。『東京家族』裡,山田洋次
留住時代印象的企圖更明顯了,311地震,晴空塔與橫濱某遊樂園都在刻意之
中被記錄下來,如果六十年後子孫再看,理應也會有我們現今回顧『東京物語』
的感受吧。

幾段『東京物語』的對白讓人印象深刻,特別記下來:  紀子:『我沒有經常想起
你兒子,儘管你們以為我有,我經常幾天沒有想他,有時我覺得不能永遠這樣下去,
…,我感受到一種寂寞,我的心似乎在期待什麼…』  老父親:『如果我知道會發生
這樣的事,我會在她在世的時候對她好一點;獨自生活,一天會顯得很漫長的…』          
一個是寡婦壓抑下的自我剖析,一個是對生命無常的慨歎,兩段對話同樣真摯而動人…。
而『東京家族』似乎在對白上較為細瑣而快速,結果是少了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從1953到2013年,兩個版本相似的家庭關係架構依然成立,60年過去了,更強烈的
都市化,更忙碌的現代人,拉扯著更為鬆動的家庭關係。無論是哪個版本,這部電影
都提醒著我們檢視和父母的關係,關心他們,站在他們立場體貼他們。有做到嗎?
還有缺乏嗎?這是看完電影後,身為子女該追問自己的問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