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 30天 | Most Popular 30 days

Tuesday, May 22, 2018

德國能重視技職體系,台灣為何不能?他一句話戳破12年國教教改下的悲哀結果

德國能重視技職體系,台灣為何不能?他一句話戳破12年國教教改下的悲哀結果
http://www.storm.mg/lifestyle/263434

一位在公立高職教書的朋友親口告訴我,XX高職如果不改名為XX高中,將來在十二年國教下,學校根本收不到國中畢業生。
為什麼?
因為家長覺得讀高職就是矮人一截,可能連學生們也這麼認為。真是可悲,教改了老半天,最後只改出一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結果。
於是我們看到高職紛紛改名高中,專科紛紛「升格」為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不僅造就考七分就能上大學的「奇蹟」、百分百升大學的錄取率,成了全世界擁有最高大學生比率的國家,也帶來只剩二十二K起薪的荒謬社會。
當各界都在討論教改為什麼會失敗、十二年國教有沒有希望的時候,探討的都是如何減少學生壓力、如何讓升學更公平,但我要嚴正和教改專家、官員們說,不恢復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技職體系教育,任何教改都是說假的!
獨立媒體《技職教育3.0》一篇〈技職教育失能等於自廢武功〉報導,點出了荒謬的現象:二○一四年缺工人數為二十三.八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製造業缺工人數近十萬人,「許多批判矛頭都指向失能的技職教育。」
1
教改了老半天,最後只改出一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結果。(翻攝自youtube
教育部統計,一○三年高職生升學比率已達百分之八十六.六,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諷刺地稱此現象為「另類的世界第一」。而以就業率來看,一九九○年高職就業率為百分之八十七,到了二○一五年卻只有百分之十九。
車王汽車老闆李國裕以曾收過的汽車員工為例,一名北科大車輛工程系畢業的學生居然連輪胎都沒換過,追問後得知,該名學生高中畢業後接著讀科技大學,但一路升學過程都以考試為主,根本沒真的碰過車子。 (註:目前北科大車輛系為了改善此狀況,已將校外實習改成必修學分。)
明明台灣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三(註:全球青年失業率占整體失業率比率兩倍多,約為百分之十三;台灣整體失業率是百分之四,青年失業率占整體失業率三倍,高於世界均值。),為什麼還會缺工近十萬人?來說一個真實故事,各位就曉得問題所在了。
有亞洲規模最大之稱的遊艇精品廠—緯航企業的董事長,有次到高職演講,順便招募員工,他對所有技職生說:「畢業後來我公司起薪二十五K、四年學成後保證三十五K以上。」結果他回公司後,連個學生都沒等到。董事長後來才知道原因:這些學生剛進高職第一個月,就全班都到補習班報到,準備拚三年後的升學考!
說到這,如果還沒打消你「唯有讀書高」的想法,我再舉兩個博士的例子給你參考:
四十五歲的政大東亞所博士徐文路,七年來由於一直卡不到正式的教職缺,成了流浪博士。每週二他從台南搭四個半小時客運到台北輔大教書,結束後再搭計程車趕到台藝大上課,星期三繼續到交大和新竹教育大學教課,星期四還有台中逢甲大學的課。他每週要在五所大學兼課二十一個學分,鐘點費雖然加起來有五萬六千元,但每年只有九個月有收入,因為寒暑假沒上課,也沒有年終獎金。扣掉車資跟住宿費後,每個月實領三萬一千元。
同樣讀博士,另一位二十九歲的政大法學博士生林柏翰,由於擔心未來畢業後也成了流浪博士,他決定選擇做起修車行黑手。剛開始,當然也有同學嘲笑他,書讀這麼高,幹嘛去做粗工!現在呢?他的月收入竟然高達十萬元。
很訝異黑手竟然有這麼高的收入嗎?真的不令人意外。根據《遠見》雜誌的調查, 二○一五年建築、土木工程業,求供比為六.○四,表示每六份工作,只能搶到一個工人。就算加薪搶工,可能還是得苦等兩個月才能找到工班。
工頭忿忿地說:「就算一天給三千元薪水,也是等嘸人!」

德國經驗,重視技職體系

德國,有百分之六十的學生不選擇就讀大學,反而從小就進入技職體系。
德國成熟的師徒制度,培育出許多世界頂尖的工藝人才,現在更是領導歐盟的工業強國。
為什麼德國做得到,台灣卻不能?在德國,擁有職業的工人與大學教授的社會地位一樣高,每個孩子從小就思考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想做什麼。
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作者劉威良提到,德國的實用高中與基礎中學學生,不以上大學為目標,而會去職場實習一兩個星期,從工作場域開始自我探索。
有的人喜歡玩摩托車,就去賣摩托車的店家實習;喜歡動手修理的,也可以去腳踏車店學習裝修;想走醫療行業的,也可以到醫院實習。
通常非普通高中的一般中學畢業生,大多有過實習經驗,就會比較自己的性向,知道以後該申請什麼樣的職業訓練,也比一般普通高中生更清楚自己的性向與志趣。
另外,一般德國普通高中畢業生,還不知性向者,通常也不會馬上去讀大學,他們多會去做志工或到海外學語言等,也可能去找職訓,學得一技之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才是教改失敗的根本!
作者|黃益中
不在課堂,就在街頭的熱血教師
一九七九年生,新竹高中、師大公民訓育系畢,政大東亞所碩士,海軍陸戰隊預官。曾任國中教師,現為台北市大直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十二年國教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大會委員。課堂外的身分是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巢運」發起人之一,並擔任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
他心目中的品格教育是公平正義,最害怕學生長大後只會考試賺錢卻對弱勢冷漠,努力在課堂上翻轉刻板印象,取材時事進行公民思辨,啟迪多元價值觀念。把社會運動視為全民教育,積極參與社運,為年輕人發聲,向不公不義的社會宣戰。
著有《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寶瓶文化)。現為「風傳媒」、「udn鳴人堂」專欄作家。
二○一五TEDxTaipei年會:一堂從「居住正義」談起的公民思辨教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向高牆說不
責任編輯/蔡昀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