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所見日軍五大敗因
美軍在1946年4月向美國政府提出一份題為《日本陸海軍情報部》的調查報告書,其結論中的一節必須在此介紹。結果,日本陸、海軍情報部暴露了它的不足之處,其主要理由有:
- 軍部的指導者判斷德國將會勝利,而不合理地低估了同盟國的生產力、士氣、弱點。(註:國力判斷錯誤)
- 不幸的戰況,特別是航空偵察方面的失敗,造成準確度最高的大量情報漏失。(註:制空權喪失)
- 陸海軍欠缺暢通的連繫,難得獲致的情報也無法讓其發揮作用。(註:組織不統一)
- 情報相關的職位沒有獲得好的人才。這造成看透情報所含重大背後內情的能力不足,造成情報任務在日軍中只是次要任務。(註:作戰第一,輕視情報)
- 日軍的精神主義起了妨礙情報活動的作用。軍部訂定計畫的人都反覆強調神靈附身的日本不滅論,輕視為有效進行戰爭最需要的各項準備,過分強調只有攻擊。結果他們對敵人的情報變得盲目了。(註:誇大精神主義)
這是美軍給日軍情報活動的總評分。
對這些切中要害的指摘,只能心服口服。上述五點,即使在戰後已過40年的今天也還是給我們很大的富於教訓的啟發。底下只就其重要者簡單舉例說明。 首先就是國力判斷的錯誤。
日本首先在這點上挫折了。只看寺本中將要堀看的《歐洲戰史叢書》也可以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除了對英、法,也提供奧地利、土耳其各國幾近百分之百的軍需品補給,並且動員本國軍隊四百萬人,成為至少四國分量的補給基地和生產基地。每天耗費當時的錢100萬美元的戰費,是一個超級強國。
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是以維持著支援英、法、蘇、中的五國分量的國力在作戰。如此簡單的事,日本大本營為什麼不明白呢?不限於戰爭,不管是怎樣的鬥爭,輕忽對手力量不可能會贏。德國會贏的這個判定並非判斷,而只是透過親德有色眼鏡的願望。寺本中將去新幾內亞的韋瓦克赴任時,順道來堀在衫並的家,說:「竟敢和美國幹起來。美國國力可不能輕侮啊!」戴著美國專家這副眼鏡的人,正確地計算了美軍的實力。
第二個評語是制空權的問題。這帶來怎樣的結果,已在通過美軍戰法研究時詳細敘述過那些悲慘的戰鬥了,此不再贅述。
總之,當眺望著太平洋這片海洋的時候,日本的戰略擬定者像小學生一樣,只在看藍藍水面和白色波浪,而美國的戰略擬定者則是想著若不拿下那片天空,就無法奪取這片大海,而仰望天空。不只是海洋,所有事物都有像遠足、遊山玩水的看法,也有立足於戰略的看法。
根據戰後公布的美軍資料,美國海軍陸戰隊少校艾理斯在1921年就向陸戰隊司令提出攻占西部太平洋的作戰構想了。所以就像寺本中將說的,美軍的跳島戰術是從1921年起就已經擬定好了。
當日本下定決心開戰,高舉日章旗斷然實施無流血登陸時,美國一定心中暗喜日本上圈套了!因為跳島戰術在太平洋上是攻擊利於防守。日本連戰場研究一事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一批美國專家一再地被疏離於核心之外。只剩下對掌權者方便的人蟠居中央要津,實在是遺憾之至。這在政治或公司企業,各種團體中,不也是必定可以發現到的弊端嗎?第三點指出的是組織不統一。美國CIA、德國BND(舊為蓋倫組織)、蘇聯KGB,其他諸如英、法、以色列、中、韓等擁有中央單位情報組織的國家不勝枚舉。以美國為例,CIA在搜集關乎國家利害的情報上,擁有驚人的極大權限。
其機制,例如從某國取得的政治、產業等情報中的一部分,CIA交由局內專家們使用電腦或人腦,與匯集於CIA的駐在他國的武官送來的軍事報告,或是人造衛星照片、題目乍看與這些無關聯的學者論文,到甚至是報紙的瑣碎報導等交叉連結比對,之前由完全不同的途徑搜集來的拉雜東西就變成一個重要的「完成的情報」。再將這情報提供給各部會、相關機構,甚或美國民間企業。
如果戰爭期間的日本也有這種統一的組織,「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進行了新的實驗」這一僅有兩行的外電與其他什麼諜報關聯起來,就一定可以浮出「原子彈」這個詞來的。
不僅陸軍和海軍之間的聯繫有欠圓滑,即使在陸軍內部,作戰部、情報部、技術本部等也都完全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就如美軍所指摘的。(因為有美軍原子彈研究頗有進展的情報,東條英機首相在一九四三年三月左右下令陸軍航空本部數名人員在仁科芳雄博士手下進行原子彈研究這件事,到了戰後才為人所知,但因屬於軍事機密,不僅是日本進行的研究,就連美國的情報也都沒有交給情報部。)
1982年,有18名日本企業人士想竊取美國電腦公司IBM的機密,卻吃了FBI(聯邦調查局)的「誘餌」上鉤而遭到偵辦。美國不把這件事當成是日本單一企業的行為。若是日本人,會毫不懷疑認為那是一個企業幹過頭而被誘捕了,但透過CIA的眼鏡來看,則是日本正以國家單位有組織地在進行對美產業間諜行為。
這件事被大肆報導成宛如揭發蘇聯諜間諜網的大新聞。這是美國或各列強以國家單位在幹這種活動的證據。
因此,一張尼康(NIKON)的FM2照相機的廣告,在日本就只是一個照相機,而CIA收集到這個,就變成具有運用在U-2偵察機上以進行拍攝任務功能的軍事情報了。
現在情報世界已經從昔日軍人只追求軍事情報的時代,飛躍性地擴大,不論是軍方,是企業,還是民間,其間區別都消失了。
調查書指摘的第四點是情報工作得不到人才而成了次要任務。美軍確實抓到了日本的要害。在日本,軍方、企業或政治以優秀的人才為中心在運作,而組織流為形式的例子很多。
從以前開始人才就被集中到大本營作戰科。其中尤其是作戰班,非陸軍大學正規出身的「軍刀組」是進不去的。沒有作戰科科長經歷而能成為陸軍上將者,可說是很特殊的例外。
相反的,情報部則沒能夠獲得人才。情報部每年雖都編製一本稱為「年度情勢判斷」的厚厚報告,分發給參謀總長和其他各個部,而堀在職期間,和作戰科的人在作戰室同席就個別作戰陳述敵情判斷、就作戰所需相互議論,一次也沒有過。
堀如此吐實,不知大本營作戰科和情報部真正關係的一般人,想必會大吃一驚吧!很遺憾的,這卻是事實。允許進入作戰科的作戰室的人,在大本營參謀當中也只限於一小撮人而已。
情報部每天早上舉行的戰況說明會,說起來就好像是在大本營內部宣傳「第二部也有在做這些工作」的活動,作戰科對情報部的判斷一點也不放在眼裡。堀在山下方面軍做呂宋島登陸的敵情判斷時,作戰科還打來內容是「美軍進攻呂宋會是在三月以後」的電報,或發生擱置不理堀對臺灣近海空戰戰果存疑的電報報告這類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就是作戰與情報乖離的證據,大本營之中還存在一個內廷,堀感覺有力參謀在那裡面擅權幹下不少的事情。
戰後戰史家出了一些「大本營參謀」或「參謀」的著作,有很多是以為「大本營參謀全都一樣」的寫法。堀所以特意使用「一小撮戰略擬定者」來表現,就是因為大本營參謀之中存在有特殊參謀和一般參謀之別。結論則是,如果情報部是由特殊地位的正規陸大出身的「軍刀組」參謀組成的話,說不定連戰爭都不會發生呢!
最後則是有關日軍的精神主義對情報很盲目的指摘。關於此點,在美軍戰法研究中已再三用「蒙眼劍術」一詞貶斥了光憑軍人敕諭或戰陣訓的徒然無益,所以在此省略。但請大家回想一下,在托洛基納角戰役上,濱之上團長說的:「此一狀況完全不同於以中國軍為對手的戰鬥情況」,就可以知道在情報方面是多麼盲目的了吧!
上述美軍指摘的五點,極為得當。
戰後經過了40年的現在,要說日本是怎樣活用此一教訓了呢,很遺憾的,只能回答「沒有」。讀者諸君要不要試著把這五點拿來檢驗自己所屬的企業、團體呢?
「兔耳」才是最高「戰力」
戰後經過四十幾年,情報世界已完全改觀。我們有必要充分反省、研究在將來的情報世界裡,像堀一樣的師傅式的個人表演是否還行得通呢?
這裡引用美軍調查報告概要中的一節來看看:
通過本次的戰爭來看,可說妨礙日軍情報活動的,是情報人員訓練計畫付之闕如。日本的陸軍大學或航空軍官養成學校中,既無情報的班級,也無特殊的情報課程。雖也實施一點情報訓練,也不過是戰術、戰史或通信課程的附帶物。因此被交付了情報任務的軍官們,只能在煙硝彈雨中自己去體會學習新任務。
根據堀自己的經驗,在舊時的陸軍情報部,雖交待任務,卻都沒有在教育。正如美軍調查報告所說的,除了像師傅一般自己去體會學習之外別無他法。
堀付出青春投身情報的當時,沒有比這調查報告的這一段更讓堀深為有感的了。同時也深深覺得美軍在嘲笑日本「這種態勢,竟然也敢和美國開打。無情報國家的悲劇啊!」
日本從戰敗的教訓中,雖在情報上無所作為,不過總算也學習到一個,就是在自衛隊中統一了陸海軍的航空部隊而創建了空軍。當以為這樣就有了與世界列強並列的新軍體制,然而時代卻已變化到追趕不上的地步了。
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話,美蘇的劈頭第一擊會攻擊什麼目標呢?想來誰也不會認為會像是日本發動的珍珠港偷襲那樣的第一擊吧!
史潑尼克一號人造衛星在1957年10月發射以來已過了32年,美蘇的情報部早就搬到太空上了。
前一陣子日本報紙刊登了蘇聯人造衛星拍攝的日本關東地區照片,清晰無比,使用那衛星,則日本國土全都一清二楚暴露其下,日本所有設施全部都被置於蘇聯導彈的瞄準之下了。根據情報所知,美國方面似乎更加進步,所以從美蘇情報的視角來看,現在啊,已經是從太空中不斷監視、偵察敵人可能對自己發動的奇襲以及世界各國的一舉一動了。
也因此,開戰的第一擊,很可能不是朝地面的導彈基地發射,而是射向巡弋於太空軌道上的衛星情報部或偵察衛星。這也就是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一開始就將日系日裔強制收容,讓日本的情報變成瞎子的那種作法。
在此談一談情報一語的概念。最近使用「諜報」(intelligence)一詞似乎變得多了。不論是秘密戰性質的手段,還是合法手段,收集到的資訊全部都是諜報,將這些收集起來,再從各種角度去分析、檢討,而在成為交給政府、軍以及其他機關或企業等使用者能夠利用的資訊的階段,則稱為情報(information),這已是很普通的說法了。可是這裡並不討論學問上如何解釋的問題。
當學者、研究者做種種議論之時,現在的祕密諜報戰,不說地面、空中,已從海上擴大到太空了。
秘密諜報戰上獲得的成果,各國都絕不發表,所以不明。但最近在諜報戰上獲致顯著效果者為美國在古巴事件上的勝利。古巴事件上的成果,首先僅是一張美國U-2偵察機從高空20,000公尺拍攝到的哈瓦那附近原野的照片。以這張照片為發端,CIA分析出在古巴有彈道飛彈基地正在建設。而實施該空拍的契機,則是CIA使用的二名古巴人間諜的報告。
甘迺迪掌握了此一情報,而能毅然決然採取與蘇聯正面對決的姿勢。不過,很諷刺的,該相機是日本尼康生產的快門速度達四千分之一秒的FM2。日本雖說不輸出武器到他國,但美國則用日本不認為是武器的照相機偵察他國拍攝了照片。該相機的晃動很小,是能讓高空拍攝照片效果也能很好的最大原因,現在市面已在販售則更加精巧的八千分之一秒產品了。
恐怕不只是在照相機方面,在人造衛星領域,毫無疑問日本也是美國的太空情報部的協助者,而且視情況說不定還成了蘇聯的協助者。諜報先進國家像這樣將日本企業的優秀技術作為諜報武器在使用。
發射上太空的載人太空船,一般認為具有監聽、妨礙許多人造衛星發送給地面的偵察照片的電子訊號,伏擊、捕捉、檢查敵方人造衛星的指令能力與防諜能力。這最先進情報部進駐的載人太空船,科學性地收集各種諜報,並將收集到的情報不斷送回地面的情報中樞。現在的諜報戰,已經變成是這樣高度的、廣範圍的,以及高價的諜報戰了。
在這個諜報戰的時代,現今的日本自衛隊軍事諜報組織,實際上只有很貧乏的統合幕僚會議的第二室與在其指揮下的陸海軍三自衛隊情報部或調查部而已。工作內容也與舊軍時代毫無二致,陸海空軍都站在自我本位立場的狹隘視野看待情報業務。說極端一點,到現在依然和使用剪刀糨糊剪貼文件報紙相差不遠吧!當然因導入了電腦,所以稍稍現代化了,但在諜報收集方面,和列國相比,則不得不說粗糙簡陋。
因為日本的防衛方針是專守防衛,所以除了情報,應該沒有更重要的事才是。
以前在德國看過的一本書中有一個問題:
「兔子的戰力是牠迅捷的腳呢,還是牠那大大的耳朵呢?」
答案是:不管兔子有多快的腳,若沒有那長長的耳朵正確迅速察知敵人,則在逃跑之前就被抓到了。所以說對兔子來說耳朵是保護自己的最重要戰力。美軍在調查報告書中所舉的五點,正就證明了日本軍是個沒有耳朵的兔子。
在日益複雜的國際社會中,日本為了要安全又確實地生存下去,比起半吊子的軍事力量,提高情報力量才是最應做的事吧?
又長又大的「兔耳」才是不可或缺的最高「戰力」!
書籍介紹
作者:堀榮三
譯者:鍾瑞芳
譯者:鍾瑞芳
因為不是建立在正確情報上的錯誤戰略而殉死的三百萬英靈的呼喊。即將擱筆之際,衷心祈祝他們的冥福。
「不要得意洋洋地把打敗的仗寫來賺錢!」單單是菲律賓群島決戰,就有47.7萬人戰死。那些人即使想寫、想說、想控訴也是不可能的。
戰敗後第41年的夏天,有一個雜誌主辦一場座談會,堀雖沒有出席,但會中有人發言說雷伊泰島決戰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堀警告台灣近海空戰戰果過分誇大的電報被大本營作戰科的人吃案了。」因為這樣,各方開始注意堀是如何學習情報的工作,又是如何處理情報,如何做判斷的,那同時也就等於在勸請從情報的觀點來釐清「日軍為什麼會敗得那麼慘?」
現在,已經是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世代當家做主的時代,想知道當年的事情的方法已逐漸失去。一思及此,就開始感到有接受勸請而寫下來的必要。不過本書並不是情報操作手冊,也不是體系性研究日軍的情報的書,而只是一個個人的體驗記錄。是一個在某一天突然被丟進情報世界的人,如何被那一時一時的風濤所擺弄,同時面對困難處境而被鍛鍊成一個「情報職人」而工作的記錄。
希望讀者諸君能從本書中讀取到一個對情報無知的組織(國家、軍)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悲劇,情報方面的思考是如何的重要。本書中提到的許多戰場上的教訓,都是一心一意為了祖國而咬緊牙關作戰,卻因為不是建立在正確情報上的錯誤戰略而殉死的三百萬英靈的呼喊。即將擱筆之際,衷心祈祝他們的冥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