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陰影下的軍靴聲:讓日本人進入「戰爭狀態」的不是北韓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2750581
讀完這篇論文, 你就發現 50 年前, 那 George Orwell 在 1984 那本小說中虛擬的國家 Oceania 確是存在的;
根據日本武力行使「新三要件」的規定,至少要滿足下列三個條件,日本才能發動自衛權行使武力:
2.沒有其他為排除上述事態,保全我國存立、守護國民的適當手段時。
3.只能採取必要最小限度的實力行使。
其中第一要件所述、導致日本存立受到威脅的「存立危機事態」,正是新三要件的重點。 那麼,北韓連日的飛彈射擊、甚至飛越日本上空(準確地說,是無法主張領空的太空空間),這是否構成了「存立危機事態」,而成為日本得以參戰的理由?
以北韓發射彈道飛彈攻擊關島為例,在「領空的太空的界線」上不論是採取明訂以固定高度區分界線的「空間說」(從離地30公里到100公里都有論者主張)、或是「機能說」(以物體的目的判斷其是否為太空物體),都可以得出採取次軌道太空飛行的彈道飛彈,其飛行中的多數時間都是處於太空空間的結論——而在太空空間,任何國家都無法主張主權。
因此,倘若北韓的飛彈在進出整個日本領土上空的過程中都是處於太空空間,當然就不會成立「對日本的領空侵犯」,無法以此為由發動自衛權。而且,縱使在太空中也有主張自衛權的可能性,但射向他國的飛彈明顯無法該當對於自國的「急迫不法之侵害」,因此也無法主張單獨自衛權。
換言之,除非北韓真的對於駐日美軍基地、或是日本本土進行攻擊,否則日本若想要參加美朝戰爭,就只能從集體自衛權下手了。
▌防衛大臣小野寺的「擴大解釋」?
日本在2014年透過內閣會議變更憲法見解、改認為日本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之後,執政黨又於2015年不顧社會上的反對聲浪,強行通過被憲法學者公認違憲的新安保法制(安保關聯法)。而日前內閣要人的公開發言,又再次透露了日本政權當局想要進一步架空憲法﹅強化海外軍事力投射的企圖。
8月15日「終戰之日」,外務副大臣佐藤正久在與日本政界關係良好的極右派團體「日本會議」所舉行的活動中,公然鼓吹倘若北韓真的向關島發射飛彈,自衛隊應該在飛彈飛越時進行攔截。副大臣層級的人如此這般煽動戰爭的言論,或許還能認為只是「在極右派團體的場子符合聽眾需求的狂言」,但是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在國會內的發言可就無法一笑置之了。
小野寺在8月10日的眾議院安全保障委員會中,針對在野黨眾議員的提問進行了答辯。小野寺表示,對於日本的安全保障來說,美國提供的抑制力與打擊力是不可或缺的,故倘若北韓向美國的關島發射飛彈,則有該當日本能夠發動集體自衛權的「存立危機事態」的可能性。
換言之,依據小野寺的見解,如果北韓向關島發射飛彈的話,日本政府是有可能派出自衛隊進行攔截、與之後進一步的反擊行動,也就是對北韓行使武力。
而且,除了在空中進行攔截之外,恐怕也無法排除直接在北韓飛彈升空前,日本先行攻擊發射基地此一「最確實的彈道飛彈防禦方法」。畢竟,早在政府見解還認為憲法禁止自衛隊海外派兵的1950年代,日本政府就認為如果沒有其他有效的自衛手段的時候,直接攻擊敵國基地是可以被允許的例外了。
今年三月的時候,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委員會還曾向政府提案,主張日本應該保有針對敵國基地的對地攻擊能力,在飛彈發射前就予以無力化。而當時主導這份提案的檢討小組領導人,就是擔任防衛大臣的小野寺五典。
身為防衛大臣的小野寺在國會中的答辯當然並不只是「個人見解」而已,而是政府的見解。他所宣示的是政府對於可以發動海外武力行使的「存立危機事態」範圍劃定的見解。把這個範圍劃寬,就等於日本進行海外軍事力投射阻礙的縮小,日本可以就更容易出動自衛隊到海外參戰。
小野寺的發言當然引起了各界的批評,如曾任內閣法制局長官﹅相當熟習安全保障相關法制的阪田雅裕就指出,「存立危機事態」是以盟國美國發動單獨自衛權為前提,因此「在美國尚未發動單獨自衛權的階段,日本是無法認定成立『存立危機事態』而讓自衛隊與美軍一起參戰的」。阪田批評小野寺是「擴大解釋」,並且指出當初政府在推動新安保法制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談到關島的案例,假使肆意地使用「存立危機事態」的話,將會導致日本很容易就參加海外的戰爭。
事實上,在2015年國會議論新安保法制的時候,當時主要討論的案例是在海外戰場擔任美軍後勤這種「(與他國軍隊的)武力行使一體化」的行為,然而這一次小野寺所談及的根據集體自衛權進行攔截,已經是「日本自己進行的武力行使」本身了。並且,「武力行使一體化」其實就已經違反憲法第9條。在2008年時名古屋高等法院就曾以成立「武力行使一體化」為由,判決航空自衛隊在伊拉克的運輸行為違憲。
國家想要「取回」被日本國憲法所取消的軍事權力﹅執政者想要進行更進一步的海外軍事力投射,除了法制上的整備(架空憲法)之外,國民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納粹德國在正式發動侵略戰爭的數年之前,就開始透過社團活動(德國版的救國團)﹅電影等大眾娛樂﹅學校教學﹅演習等等措施,讓國民對於戰爭做好情緒上的準備,隨時意識到「敵人」與「戰爭」的存在,以做好迎接將會帶來大量死亡﹅人權大幅限制與國民總動員的心理準備,當然這也不是納粹德國的專利。
1936年日本二二六政變事件後不久,東京曾經舉行過一次防空演習,在攝影師堀野正雄當年所拍攝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戴著防毒面具﹅身穿校服的女中學生們在舊東京市大街上整齊行進。不論是對於戴著防毒面具遊行的學生、或是旁觀的市民來說,如此的光景當然是在提醒著國民「戰爭已近」(當時雖然已經處於十五年戰爭之中,但在美日開戰後的1942年日本本土才第一次遭到空襲)。
日本政府在戰前由內閣情報局出版的《寫真週報》第29期(1938年8月31日)中,曾經教導國民在空襲時應該採取何種行為來「保護自己」。在其中一張示範照片中,於室內的全家人抱著頭跪在地板上。看到這樣的光景,讓人不禁聯想起產經新聞所刊登的,今年6月山形縣飛彈避難訓練照片中抱著頭蹲在草叢中的居民。
不論是《寫真週報》的照片或是今年6月山形縣的訓練,固然帶有教導國民在面對空襲時該如何自保的意圖。然而,當真的發生空襲時,採取這樣的行動,到底能提升多少生存率?
▌被迴避的問題:日本人有必要隨時處在戰爭狀態嗎?
對於國家權力者來說,更重要的或許是在平時透過這些宣傳與演練,讓國民時時刻刻意識到「戰爭」的存在,並且更進一步地,讓國民接受「為了國防與安全所必需的人權限制與國家權力擴張」。
然而,這些照片也迴避了更加根本與重要的「為什麼會被空襲/進入戰爭狀態?」這個不利於國家權力者的質疑,政府卻是直接要國民接受「存在著外敵與戰爭,因此必須舉國一致做好準備、並且全力支持國家」。
從目前為止實施飛彈避難訓練的地點來看,也可以看出這一波飛彈避難訓練比起讓國民在危機發生時增加自己的生存機率,倒不如說是以宣傳的方式塑造戰爭心理準備為優先。從今年3月到8月30日為止,共有12個地方自治體實施了飛彈避難訓練,但是其中不含任何美軍基地或核電廠所在地。然而,倘若北韓真的攻擊日本,美軍基地與核電廠才是最有可能被攻擊的首選目標。
根據每日新聞的報導,政府關係人士指出之所以不在美軍基地或核電廠所處區域實施訓練,是怕避免進一步刺激反基地與反核電廠的住民情感。也有負責基地所在縣的人士認為:
太過顯眼的訓練會動搖住民。讓訓練在小城市施行,再透過報導讓危機感共有才是最好的。
對於國家來說,提醒國民「外敵」與「戰爭」的存在固然重要,然而現在的日本畢竟不是戰前的日本,倘若手法過於急躁恐怕只會產生反效果。現階段比起直接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美軍基地、與核電廠的所在地實施訓練,倒不如先在人口較少的城市進行,透過媒體宣傳到全國各地,讓多數國民共有「外敵威脅」的危機感。
北韓連日的飛彈試射,或許乍看之下對於日本來說是危機,但是對於意圖擴張國家權力的為政者來說,同時也是值得好好利用的「機會」,「外敵的威脅」無疑提供了一個讓國家表面上得以合理化其權力擴張與人權限制的理由。
事實上,日本政府就以因應北韓與中國的威脅為由,從去年開始不顧當地住民反對在南西諸島開始部屬自衛隊的飛彈部隊。前日本駐黎巴嫩大使天木直人在《DAYS JAPAN》2017年7月號的專文中也指出,安倍政權打算透過北韓包圍網進一步廢棄憲法第9條。
在可預見的未來,美朝開戰的機率並不高,但是只要「北韓威脅」繼續存在的一天,握有國家權力的人就可以此為由,要求國民接受國家權力的擴張。日後,或許還會出現比小野寺「擴大解釋」更加「擴大解釋」的政府見解;而另一方面,藉由鼓吹戰爭危機、讓國民做好戰爭的心理準備,也有利於國家權力與為政者的權力擴張。
恐怕,對於日本國民來說,比起從頭頂上數百公里處飛過的北韓飛彈,利用此次飛彈危機煽動戰爭與軍事擴張的別有用心,或許更加具有威脅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